地球上的水是處于不停的自然循環之中,城市用水、排水是干擾水自然循環的子循環。人們從自然水體取用的水是水質良好的自然水,還給水體的水也應該是水體自凈所能允許的,經過污水再生處理后排放到水體以保障水環境不遭破壞和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然而,我國城市污水基本未經處理就排到江湖之中,各地將生活和生產中產生的大量有機物、營養物、有毒物質源源不斷地向江、河、湖、海中傾瀉。破壞了天然水的良好循環,使水質遭到了污染。以致全國城市水源只有30%符合衛生標準,全國有65%以上的人飲用受污染的水,解決這種狀況的唯一可行途徑就是在城市內修建污水處理廠,將污水處理到水環境自凈要求的處理程度,然后才能排放,或者經深度處理后再生回收利用。
污水處理的方法,我國地域廣闊各地之間差異極大,污水處理不宜采用同一類技術,更不宜推行一種工藝方法。污水處理方法主要為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三類,同時在自然池沼、濕地發達的地方,也應有條件地采用自然凈化污水的方法,采用科學有效的措施,即能保護生態環境不受污染又經濟可行。
物理處理法即通過物理作用分離、回收廢水中不溶解的懸浮狀態污染物的方法;化學處理是通過化學反應和傳質作用來分離、去除廢水中呈溶解、膠體狀態的污染物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的方法;生物處理法即是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水中呈溶解、膠體以及微細懸浮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物質的方法。缺水城市特別應注重污水再生的技術路線,發展污水回用技術,我市已為全國缺水城市做出了示范。
污水處理水的有效利用,污水處理水和深度凈化水用于農田灌溉、工業用水、市政用水的技術已經解決,相應規范與水質標準已經建立。當前我國每天產生約1億m3的污水,如果利用其20%-30%就可以解決近10年-20年的城市水資源的不足。污水處理水的有效利用,不但緩解水資源的不足,同時也減輕了環境污染。污水回用的經濟效益還能帶動污水處理事業的發展,取得更大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保護環境、合理利用水資源的可行的戰略方針,是一箭雙雕之舉。對于缺水城市污水經處理和深度凈化供給工業用水,是解決水荒的可行方法,是勢在必行之路。同時污水回用也遠比遠距離調水經濟,可以節省水資源費、長距離輸水管道建設費用和電費。我市目前用水量120×104 m3/d,產生城市污水90×104 m3/d。如果建設30×104 m3/d以城市污水二級處理水為原水的工業凈化水廠,比從碧流河水庫取水建設自來水廠節省基建投資3億元,年節省運行費用5500萬元。經濟效益是非常可觀的,所以我市在馬攔河污水廠規劃建設了二期污水再生水廠。
結論
針對淡水資源危機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對策主要有:采用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措施,向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大海要淡水;大量對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進行處理及回收利用,加強對水的自然循環的調控,增加水資源的利用率。節水:盡量減少從天然水體的取水量,保持水循環的正常運行。而有效的節水方法就“開源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