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有相當一部分靠汽車運輸,撒漏現象非常嚴重,大量煤炭流失,使街道煤塵飛揚
為有效防治煤炭開采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使煤礦礦區的生態環境逐步步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加強礦井廢水和區域環境綜合治理
(一)對現有廢水治理設施進行改造。對已老化、壞損的廢水治理設施、設備進行修復、改造,確保礦井廢水長期、穩定達標排放。
(二)對部分廢棄礦井外排的廢水進行治理。部分煤礦雖然停止了采煤,但仍有礦井廢水(俗稱老窿水)外排。主要是部分煤礦的采煤巷道間接相通,礦井廢水全部從標高最低的井口外排,并將原有老巷道巖石斷層和風化層中硫鐵礦中的鐵離子等浸取出來,導致廢水中鐵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的濃度很高,嚴重污染水體環境。所以,對部分廢棄礦井外排的廢水必須進行治理,修建沉淀池,井投加石灰等藥劑,經中和、反應、沉淀處理后,再達標外排。污水處理設備
(三)對部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嚴重的區域進行綜合治理。一是對淤塞的河道進行清淤疏浚、護岸;二是做好水保工程,一般應在礦區地面徑流匯入點建設污水沉淀處理池等。
二、搞好煤矸石的綜合利用
我市綜合利用煤矸石的主要途徑是發電和制磚,年利用量約65萬噸,但與堆存量相比,可以說利用量很小,且利用途徑單一。必須努力探索綜合利用煤矸石的新途徑,以實現在盡可能短的時限內“消滅”煤矸石山。可采取的措施是:
(一)提高煤矸石發電的綜合利用量; (二)利用煤矸石代替粘土制磚; (三)利用煤矸石回填處置:1、煤矸石回填采礦區;2、煤矸石做工程填筑材料。
三、做好礦區植被恢復和矸石堆場的覆土植被工作
(一)實施封山育林,采取植草、人工造林和疏林補方式,提高地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
(二)對短期內暫無法消化的煤矸石,制定切實可行被保護規劃、方案和措施。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努好煤矸石堆場的覆土植被保護工作。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森特勒利亞(Centralia)的地下礦坑火災自1962年以來持續焚燒至今超過40年,造成地下水蒸發,地層下陷。由于礦脈延伸了整個城鎮,使得地面經常出現裂縫冒出火苗。當地人口亦從極盛時期的2000人減少到2007年的9人。
綜上所述,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煤炭資源是一種有限的、非再生的自然礦產資源,隨開采利用而逐漸減少,直至耗竭殆盡,從長遠看是不能持續利用的。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可持續發展觀應該是既要注重資源利用率你,達到資源優化配置,不能以造成資源的大量破壞為代價來實現礦產資源的開發;又要注重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環境效益,處理好房前發展與未來發展的關系,走資源開發、環境協調、持續發展的道路。